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

[知識分享 ] 加班熬夜不會爆肝,談肝臟疾病的 8 大迷思

圖片來源:www.wisegeek.com

迷思 1 :肝臟疾病都是由酒精引起
美國 Rutgers 大學的肝臟移植醫學主任 Nikolaos Pyrsopoulos 表示,不只喝酒和濫用藥物的人會有肝臟疾病,也有些小孩是從父母那裡遺傳到肝病,更有不少人是因為大量攝取高熱量與含糖食物出現脂肪肝,進而造成肝臟發炎。
加拿大肝臟基金會也指出酒精只是上百種肝病的一個致病因素,在加拿大,脂肪性肝臟疾病是造成肝病的主要原因。


迷思 2 :肥胖的人才有脂肪肝
臺北醫院肝膽腸胃科的李懋華醫師表示,除了肥胖以外,像是長期酗酒、代謝異常(譬如糖尿病患者)、病毒感染(譬如結核病和 C 型肝炎),還有類固醇治療藥物都有可能引發脂肪肝。


迷思 3 :熬夜會導致「爆肝」
國民健康署在 102 年 6 月底曾經針對全國 3,022 位民眾調查,發現有高達 8成的人認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,但事實上,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林舜穀中醫師強調,爆肝的「肝」是中醫對於「肝火」的概念,指的是整個循環和免疫系統,而不是單純地針對肝臟。


迷思 4 :疲倦會導致「爆肝」
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醫師表示,正確的說法是嚴重的肝病患者會感到疲倦,而不是疲倦會導致肝臟疾病。國泰健康管理中心曾經分析 25 歲到 55 歲超過 10,000 名健檢顧客,結果發現,工作時數在 8 小時以上的族群,其肝病發生機率和 8 小時以下的族群幾乎沒有分別。
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的主治醫師粘曉菁也指出,事實上肝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,因為人體只要有 25% 的肝臟正常就能維持生理機能。如果疲倦感確實是由肝病引起,那就表示病情已經非常嚴重。


迷思 5 :有肝病不能吃肉

台灣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創辦人許金川教授表示,在肝硬化末期或猛爆性肝炎的情況,患者可能會發生所謂的肝昏迷,這時才要限制蛋白質來避免病情惡化,但除此之外,即使是 B 肝帶原者也不必嚴格限制。甚至會建議一般肝病患者多攝取蛋白質,用來作為肝細胞損傷後的修復原料。


迷思 6 :臉色發黃代表肝有問題
由《康健雜誌》出版的《小心!肝:全方位保肝愛肝指南》中提到,除非是肝臟嚴重發炎、膽囊發炎或者有膽囊結石,也就是所謂的黃疸,大部份的臉色偏黃都和肝臟沒有直接關係。在臨床上,有不少人膚色偏黃是因為長期生吃胡蘿蔔、貧血或者是有腎臟的問題。


迷思 7 :肝臟移植可以治癒肝病
加拿大肝臟基金會表示,肝臟移植只是肝病治療的最後方案,有些移植的肝臟可能會遭受排斥,也有些移植的肝臟會再度受到血液中存留病毒的感染。


迷思 8 :甘蔗汁可以治療肝病
秀傳腫瘤中心的副院長陳明豐博士指出,脂肪肝患者除了要避免油膩,還要避免過多的糖分,因為過多的糖同樣會轉換成熱量以及脂肪。所以,患者雖然會因為糖分在短時間內增加體力,但是隨著脂肪肝的惡化,疲倦和口乾舌燥的症狀也會更加嚴重。


【5個好習慣減輕肝臟負擔】

1. 少喝酒:預防肝臟老化的重點,是不要讓分解酒精之類的額外工作造成肝臟的負擔,必須控制飲酒的量。


2. 少抽菸:抽菸也會讓肝臟必須進行解毒工作,為了不造成肝臟的負擔,應盡量避免。


3. 控制熱量:暴飲暴食也會讓肝臟進行不必要的勞動,因此要注意每天攝取的熱量。


4. 避免油膩食物:攝取脂肪較豐富的食物,會讓膽汁過度分泌,造成肝臟老化。


5. 適度運動:適度運動可以提高能量代謝,是讓肝臟不必儲存過多營養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